分類:摩人週一見
2008/03/16 12:51



83奧運棒球資格賽」的期間,
球場裡外可說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有球迷說,她穿著「國旗裝」走進球場,不知羨煞多少目光,
而且得頻頻回答是在哪裡買的,
但是當她穿著相同的衣服走出球場,卻被不認識的路人半開玩笑的質疑:
妳是支持「
XX配」嗎?
同樣的,每次中華隊陷入落後的局面時,無論鏡頭是照到休息室或看台,
都有球員或球迷把「帽子反戴」,無非是希望「逆轉勝」,
但同樣那幾天你離開球場,勸你帽子還是乖乖戴正比較好


有些事情,回想起來還蠻好笑的,
比賽期間我與球迷或工作人員合照很多次,
照相總要比個手勢吧?豎起大姆指、食指比「
1」或食中指比個「V」,
心裡都會覺得挺「微妙」的,但總不能比「
3」吧?結果勒?
從小我們的數學老師沒教錯,「一加二」果然等於(八搶)三!
或許冥冥之中,棒球之神用這麼簡單的算數題,想告訴台灣人民些什麼吧?
可惜只有球迷感受較為深刻。

洪一中總教練給這次中華隊
100分的滿分評價,
對照上週摩人專欄「中華隊的
80分哲學」一文,
從精神、態度、戰略及過程來看,中華隊確實是
100分,
因為連輸掉的那兩場比賽,大部份球迷與中華健兒一樣,
都是自信的、抬頭挺胸的離開球場,或許難免流下些淚水,但那是遺憾,
也最不遺憾的情緒反應。
以前我總覺得「雖敗猶榮」一詞,是標準的自我安慰專用語,
甚至於是讓我們不能更進步的絆腳石,
但這一次,無論是「中加戰」或「中韓戰」之後,
我實在想不出比「雖敗猶榮」更貼切的形容。



球賽與人生一樣,有著太多、太多我們想像不到的變化。
有誰能預料到,中華隊在擊敗澳洲贏得第四勝時,
就已經靠極低的失分及對戰等因素,在尚未獲得第五勝前,
就差不多已經進到北京城內了!
有誰能預料到,來自歐洲以遞補身份參賽的德國隊,
扣掉對韓國的那一戰,其餘六場比賽總共只失
15分(平均每場失2.5分),
居然到賽會倒數第二天,德國仍有一線希望(進奧運)
又有誰能預料到,如果中華與加拿大之戰,
一壘審兩次誤判中的一次有所改變,
別說是當天的勝敗了,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
我想,都沒有任何人敢「掛保證」吧?

不瞞各位,當我第一次看到本次中華隊的正選名單時,
心中浮出兩個很矛盾的念頭,
其一是,這是我「職業生涯」或「球迷生涯」,
第一次看到那麼「陌生」的中華隊,甚至於比敵人韓國隊還要「不熟」!
其二嘛,如同這一系列我在部落格寫的文章,
或許是一種直覺,或許是一種信念,也或許是長期對中華隊的觀察心得吧?
中華隊就像梅花一樣,越寒冷越能綻放它的潛能
1999年亞錦賽、2001年世棒賽,到2003年的亞錦賽,
再到這次的「八搶三」,中華隊總是在大家最不看好的時候,
打出一場場動人的好球。
這次更屌的是,以往中華隊每當完成「階段性目標」後,
就在大家最
HIGH的時候,通常會以一場「狂敗」作收,
例如
1992年奧運的中古金牌戰(111)及2003年亞錦賽的中日戰(09),
但這次真的不一樣!
中華隊在確定打進北京奧運之後,最後一天對韓國隊還是拼出全力,
雖然最終是一分敗北,
仍舊為這次的神奇之旅,畫下一個令人動容的休止符,
同時也寫下台灣棒壇超越勝負、挑戰巔峰、無怨也無悔的一頁。



3/7之前,
看好中華隊能順利晉級北京奧運的人,恐怕不多;
當謝佳賢、潘威倫、陳金鋒等主將,
相繼因傷退出中華隊時,大家的心情難免動搖;
但中華隊沒有悲觀的權利,球迷們也只能喊的更加賣力,
就這樣,
中華隊上下一條心,用信心、決心與責任心,加上與全國球迷心連心,
我們,終於進北京!

感謝這段期間,中華隊精彩的表現,
讓台中、斗六這兩座球場,成為全台灣球迷的「精神堡壘」,
更是在一片紛紛擾擾的政治氣氛下,成為全國人民心靈上的「避風港」。
最困難的風暴,我們一起渡過了,
接下來中華隊將在今年的八月,揚帆出港前往北京,挑戰更高的榮譽,
創造又一頁不朽的傳奇。
 




棒球,讓台灣更美好!

親愛的中華隊,我們有你,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藍浮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